同婚專法在台灣通過了!基督徒要怎麼往前看…

韓敬歆 Steven Han
7 min readMay 22, 2019

--

感覺是近年來台灣基督徒最響亮的社會運動,在2019年5月17日因著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理應暫時告了一個段落。事實卻是此事仍持續地將台灣社會一分為二,也把基督徒一份為二。原來靈恩運動並不會分裂台灣教會,成功神學也不會,同志議題卻可能會。

不論是屬靈爭戰、是政黨選票、是後現代主義、是民主之死、是撒但惡者、是極端的同運團體,5/17的事實就在那裡,就是遊戲規則下的結果。所以,與其探討成因,倒不如另謀出路。我想在「捍衛家庭價值」和「如何面對同志族群」提出想法,也提出實際的挑戰與下個戰場。

暫停,先容我為您做一個澄清的動作

  • 不是每個聲音都需要區分成「挺同的基督徒」和「反同的基督徒」
  • 底線應不是法律要不要或能不能保障基督徒所相信的家庭價值、傳統、與制度。底線是你認不認識聖經所教導的婚姻與育兒,以及你要怎麼倚靠主實踐並活出來。
  • 5/17 並不是民主最黑暗的日子。台灣並不會因為同婚專法通過而變得更墮落,讓末世更近。基督徒的末世本來就越來越近,而我們的墮落其實跟所有人都相同(不分異性戀同性戀),關鍵在救主是誰及救主在哪?

真正的拯救仍然出於福音,任何法律的制定,都無法如福音一般改變人心帶出永生盼望與拯救。

基督徒(幸福盟)在此議題上到底要什麼?

直到我的非基督徒朋友問我「為什麼基督徒大多反同?」我才驚覺基督徒在此議題上的訴求不清。即使幸福盟已在網站上留下許多的立場與澄清,很可惜,不知是不是假新聞、是不是同溫層太厚、是不是被某些團體抹黑、或是LINE轉發大強、又或是真的訴求很弱?我很擔心「為什麼基督徒大多反同?」成為普遍台灣社會,特別是年輕世代的既定印象,所以大概又需要寫個《回應「為什麼基督徒大多反同?」》。

同時,也想順著幸福盟所聲明維護一男一女自然婚姻制度及兒少權益等的目標,提出我的執行方案。

如何捍衛婚姻與家庭價值

關於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先需要知道幾個事實:

  • 以前華人三妻四妾是正常,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民法親屬編》中被定成法律,於中華民國二十年一月二十四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全文 15 條;並自中華民國二十年五月五日施行。(不到100年)
  • 真正一夫一妻制度的落實,是自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六月三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 1~4、6、8、10、12~15 條條文後,《民法親屬編》才算進到我們今天的狀態。(不到40年)
  • 對基督徒而言,婚姻關係並不是永恆的。在馬太福音22:23–33經文,耶穌提到人復活後在天堂,是不娶也不嫁的。(說不定鑽石比婚姻更能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

即便有上述三點,現今的基督徒強調「婚姻與家庭」的確是事實,只是如何捍衛呢?透過立法是被動的,主動的方法是透過教會內部先實行出來,也就是雅各書1:22–25的教導。讓人們在看見耶穌前,先透過我們體會耶穌。

22 但是,你們要作行道的人,不要只作聽道的人,自己欺騙自己。 23 因為只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着鏡子觀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24 注視後,就離開,立刻忘了自己的相貌如何。 25 惟有查看那完美、使人自由的律法,並且時常遵守的,他不是聽了就忘,而是切實行出來,這樣的人在所行的事上必然蒙福。

沒有人會因文宣上所印的家庭價值受益,那不過是口號。除非

  • 牧師不再自以為可以是一切的例外,只因你為主擺上,作主工。
  • 教會的牧師不再當孩子眼中只在週日講台出現的爸爸。
  • 教會不再要求人們除了週日外,還要參加小組、受裝備、為了服事為了耶穌為了教會,參與到每週被期待來教會4、5次的程度。
  • 教會不以出席率來衡量一個人(家)的愛主狀態。
  • 要求全家能夠好好用餐,一起讀經禱告的時間,超過去探訪關心別人的時間。
  • 讓教會中離婚、單親、被外遇者不再成為次等的,或是需要同情的對象。讓他們在現在的狀態站穩,不急著要他們改變。
  • 讓單親的孩子可以多一對父母,除了上帝,讓他們教會裡有成年人,可以填補缺席的父親或母親的空缺。
  • 不再以幸福的家庭或幸福的婚姻為名目,改以福音,用純正的福音幫助人們認識自己的不可能及看到福音全方面的拯救。
  • 把拿來辦佈道會拯救靈魂的錢,和實際用在中低收入戶家庭的費用比較,重新評估比重。
  • 先幫教會的不敢結婚族或同居族,看到婚姻的價值。

對外,有沒有可能……有很多可能……

  • 領養孤兒,不用長大再教他們家庭價值,直接給他們一個家。
  • 教會成為青少年中途之家,讓他們知道仍有人在乎且相信他們。
  • 成為受虐受暴婦女的避護所,成人也需要家庭。
  • 拿錢下重本出一本好的性平教材,幫助下一代認識身體、性向、接受有人愛男生有人愛女生有人二者都愛或都不愛的現象、接納不同、零容忍霸凌、健康的性行為、及好的兩性互動。
  • 投入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兒童教育等的研究,持續在此議題上讓各門學科與神學互動,不再舉維護傳統之旗。

為什麼基督徒是如此地恐懼!我們為何不能有更大的野心,讓有一天異教徒與同志族群,詢問教會裡的婚姻為何如此不同?打聽福音如何幫助我們面對自己的自私,以致可以為另一伴捨命。為什麼我們的下一代不能吸引人,以至異教徒或同志族群,想請教我們到底教育下一代最核心的關建是什麼?

如何面對 LGBT 族群?

先當個人吧!

讓自己成為一個普通人,也把對方當作普通人,撕掉彼此貼在對方上的標籤。我們或許搭著相同的公車、坐在同一節捷運車箱、站在同一條大排長龍的美食攤前。我們都可以愛人,也都想要被愛;我們都會因不被接納而流淚,也都會因著一句肯定而充滿盼望。我們,都想要活下去,都想要追求幸福。我們的故事都想被聽見、我們的勝利同需別人一同歡呼。或許,我們可以開始了解彼此的心;或許,我們可以用上帝的眼睛認識彼此,而不是用有色的眼鏡。先把人當人。

先檢討基督徒自己,如果同志真是教義上的十惡不赦,那麼基督徒亦是同樣無可救藥

認識雖然同性的性行為是神不喜悅的,但被標上同志的人卻不是神所恨的。也別忘記,你昨天今天及明天,也都會做出很多神不喜悅的事。

先別急著向 LGBT 傳福音,先認識他們。別以為一句道歉幾個澄清就沒事了,暨有破裂與重新和解需要非常多年,甚至是整個世代。

未完待續的問題,前方還有戰場,族繁不及備載…

假設「性」仍是目前最關注的議題,承認同婚法案的戰役已經結束,而好的、資訊正確的、且符合兒童身心靈發展的性平教育,才是真正屬靈的戰場。其他實際的問題,亦迫在眉睫

  • 教會會友該怎麼出席同志好友的婚禮?(自問自答由此去
  • LGBT 可以受洗嗎?可以在教會服事嗎?當小組長或任何領導的角色嗎?
  • 被 LGBT 收養的孩子,他們來到教會,教會是否預備好不帶歧視地接納、歡迎、教養他?
  • 一位出櫃且相信耶穌的基督徒,他的成聖之路之什麼?
  • 教會如何幫助外遇的領袖們(牧師、傳道人、長老、執事),可以用次元刀切割,趕他們出去,但怎麼挽回他們呢?
  • 被外遇的會友們,要如何扶持與關心,而不是用饒恕的教條強壓?
  • #MeToo 若有一天在教會被爆開了,我們怎麼面對?怎麼在維護家庭價值上自圓其說。

結語

當然沒有人是完人,可基督徒的信仰不能只留停在「正碓的神學架構」,卻在真實的世界裡,看不見,也摸不著。我最最最擔心的,是

當教會的「正義」越來越大聲,真正的罪人如何承認與認識耶穌?會不會最後成了「神愛世人,但教會只愛自己人」

我們,要看對方向,還要往前 …

風傳媒 Storm Media 新聞讓台灣驕傲的一天》「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登上BBC、《衛報》網站頭條,國際媒體全面報導!裡面有國際媒體新聞的連結,大家就不用一個一個去找了。

關鍵評論 The News Lens 亞洲第一、通過同婚專法的那刻:外媒眼裡的台灣是什麼樣子?有更很清楚地國際媒體標題(含連結)條列

後記,如果不想人云亦云,請認真思考

  • 如果你堅決反同志的性行為,請找出聖經中反對同志性行為的經文!
  • 如果你堅決反同志族群,請找出聖經反對同志族群的經文支持!
  • 如果你覺得同志族群是人,需要被支持,請找出聖經中可以支持你想持的經文出來!
  • 如果你覺得同性的性行為沒問題,也請找出支持你想法的聖經經文!
  • 所以你到底是反對同志性行為、反同志、支持同志、還是支持同志性行為?

--

--

韓敬歆 Steven Han
韓敬歆 Steven Han

Written by 韓敬歆 Steven Han

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長大卻說不好台語的台灣人,被笑台北俗。曾是基督教機構同工及教會傳道人。現在美國南加州當國際學生的老公,及當教會牧師 Disciples of Christ clergy。 https://about.me/Sophist_Taiwanhttps://paypal.me/StevenEltice

No responses yet